专业代码:9701
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
体育教育专业,学制4年,专业属性为师范专业,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。体育教育1995年开始招生专科,1998年招生本科。现有国家级裁判员2名,国家级社会指导员1名,运动健将1名,70%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,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、科研和运动训练的师资梯队。现设有田径、理论、球类、操舞类、大学体育、体质测试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、体育科学研究所等教学与研究组织单位。现有2个校级精品课程(篮球、武术),2个校级重点课程(田径和健美操),1个校级教学团队(操舞类教学团队)。本专业实施“专业理论+专业技能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形成了“1+1”的人才培养特色:即强化一个教育教学能力,注重一个专项能力,学生从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田径、健美操、武术、游泳、乒乓球8个项目中,选择一个专项。
一、培养目标
(一)目标综述
本专业立足宝鸡、面向陕西、辐射全国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、较好的专业认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;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体育学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;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,能够胜任中学《体育与健康》课程的教学、课外体育锻炼、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组织和班主任管理等工作,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中学骨干体育教师。
(二)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
1、职业素养目标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,以立德树人、全面提高学生体质为己任,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精神及教育情怀,具有以人为本和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,具备谦虚好学、乐观向上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。
2、专业理论目标。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,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。能够将教育学、心理学、外语、计算机等学科知识,应用到体育学的教学和研究中。知识面广,学科素养丰富。
3、专业技能目标。全面掌握重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,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。精通一门专项运动项目,熟悉该运动项目的技术、战术、体能训练方法,熟悉该项目的锻炼价值和体育文化,能够胜任运动队的训练、比赛和管理工作。能够组织学生或个人参加市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比赛或体育竞赛活动。
4、育人能力目标。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,能够将体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体育教学中,培养学生的出苦耐劳、团结协作、公平竞争的品质。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,发挥体育教师的优秀品质,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表现突出。
5、发展能力目标。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能力。熟悉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动态,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。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具有一定创新意识,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,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。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,掌握沟通合作技能,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。
二、毕业要求
(一)毕业要求
一级观测点 |
二级观测点 |
支撑的培养目标 |
1.师德规范 |
1.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。 |
职业素养 |
1.2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具有依法执教意识,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。 |
职业素养 |
2.教育情怀 |
2.1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,认同体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,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、正确的价值观 |
职业素养 |
2.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|
职业素养 |
2.3尊重学生人格,富有爱心、责任心、事业心,工作细心、耐心,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|
职业素养 |
3.学科素养 |
3.1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,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。 |
专业理论 |
3.2 了解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了解体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,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|
专业理论 |
4.教学能力 |
在教育实践中,能够依据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,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,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,进行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,获得教学体验,具备教学基本技能,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 |
专业技能 |
5.班级指导 |
5.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,了解中学德育教育原理和方法 |
育人能力 |
5.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。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,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,获得积极体验 |
育人能力 |
6.综合育人 |
6.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。理解体育学科育人价值,能够有机结合体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|
育人能力 |
6.2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,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,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|
育人能力 |
7.学会反思 |
7.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|
发展能力 |
7.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,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,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|
发展能力 |
7.3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具有一定创新意识,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,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|
发展能力 |
8.沟通合作 |
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具有团队协作精神,掌握沟通合作技能,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|
发展能力 |
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|
培养目标1 (职业素养) |
培养目标2 (专业理论) |
培养目标3 (专业技能) |
培养目标4 (育人能力) |
培养目标5 (发展能力) |
1.师德规范 |
H |
M |
L |
M |
L |
2.教育情怀 |
H |
M |
M |
L |
L |
3.学科素养 |
M |
H |
L |
L |
L |
4.教学能力 |
L |
M |
H |
L |
L |
5.班级指导 |
L |
L |
L |
H |
L |
6.综合育人 |
L |
L |
L |
H |
L |
7.学会反思 |
L |
L |
L |
L |
H |
8.沟通合作 |
L |
L |
L |
L |
H |
备注:表格中的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用H/M/L表示。
(二)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
毕业要求 课程 |
1.师德规范 |
2.教育情怀 |
3.学科素养 |
4.教学能力 |
5.班级指导 |
6.综合育人 |
7.学会反思 |
8.沟通合作 |
|
|
|
|
|
|
|
|
课程类别 |
课程名称 |
|
|
|
|
|
|
|
|
通识教育必修课 |
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形势与政策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|
H |
H |
L |
L |
M |
L |
L |
L |
大学英语Ⅰ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大学英语Ⅱ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大学英语Ⅲ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大学英语Ⅳ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体质测试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军事理论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军事训练 |
L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L |
大学计算机基础 |
L |
L |
H |
H |
L |
L |
L |
L |
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|
L |
L |
H |
H |
L |
L |
L |
L |
专业基础课程 |
运动解剖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运动解剖学实验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运动生理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运动生理学实验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社会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健康教育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概论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心理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|
专业核心课程 |
学校体育学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L |
体操Ⅰ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体操Ⅱ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田径Ⅰ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田径Ⅱ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篮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武术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足球(艺术体操)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排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乒乓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游泳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羽毛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健美操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专业任选课程 |
田径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篮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武术(跆拳道)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健美操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羽毛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乒乓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足球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游泳 |
L |
L |
H |
M |
L |
L |
L |
M |
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|
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|
L |
L |
M |
H |
L |
L |
L |
H |
教育心理学(含基础心理学) |
L |
L |
M |
H |
L |
L |
L |
M |
教育学 |
L |
L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现代教育技术学(含课件制作) |
L |
L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学科教学论 |
L |
L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|
M |
M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教师职业道德 |
M |
M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教育政策法规 |
M |
M |
M |
H |
L |
L |
L |
L |
教师教育限选课程 |
班主任工作 技能 |
M |
M |
L |
L |
H |
M |
L |
M |
中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|
M |
M |
L |
L |
H |
H |
L |
M |
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 |
M |
M |
L |
L |
H |
M |
H |
L |
教师专业发展 |
M |
M |
L |
H |
M |
M |
H |
L |
教师教育系列讲座 |
M |
M |
L |
M |
M |
M |
H |
L |
教师教育任选课程 |
课程设计与评价 |
M |
M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中学综合实践课设计 |
M |
M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|
M |
M |
L |
H |
H |
L |
L |
L |
学校管理 |
M |
M |
L |
H |
M |
H |
L |
L |
教育哲学 |
M |
M |
L |
H |
M |
M |
L |
L |
教育研究方法 |
M |
M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高效课堂研究 |
M |
M |
L |
H |
L |
L |
L |
L |
教师礼仪 |
M |
M |
L |
H |
L |
L |
L |
H |
备注:1.表格中的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用H/M/L表示。
(三)课程修读示意图
第一学年 |
第二学年 |
第三学年 |
第四学年 |
第一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二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三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四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五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六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七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第八学期 课程(学分数) |
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(3)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2) 大学英语Ⅰ(3) 军事理论(1) 军事训练(1) 大学计算机基础(2) 运动解剖学(3) 运动解剖学实验(0.5) 体育概论(2) 体操Ⅰ(2) 田径Ⅰ(2) 篮球(2)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(0.5) |
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(3)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2) 大学英语Ⅱ(3)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(3) 运动生理学(3) 运动生理学实验(0.5) 体操Ⅱ(2) 田径Ⅱ(2) 足球(艺术体操)(2) 羽毛球(2) 教育心理学(含基础心理学)(3)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(0.5)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(3)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(2) 大学英语Ⅲ(3) 武术(3) 排球(2) 乒乓球(2) 游泳(2) 健美操(2) 教育学(3) 体育心理学(2) 基础教育课程革专题(0.5) 教师专业发展(0.5)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(3)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(3) 大学英语Ⅳ(4) 体育社会学(1.5) 健康教育学(2)体育保健学(1.5) 专业限选课程(4) 现代教育技术学(含课件制作)(1.5) 教师职业道德(1) 教育政策法规(1) |
学校体育学(3)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(2) 运动训练学(2)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(2) 专业限选课程(4) 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(1) 班主任工作技能(1) |
教育实习(6) |
体育科学研究方法(2) 专业限选课程(4) |
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24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26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25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22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17.5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6。 |
本学期应修读学分为6。 |
|
注:贯彻学生中心理念,本示意图设置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,在第一学期开设学业规划与学习方法指导或者入学教育时,必须面向学生解读,让每一个学生有效了解本专业课程修读的逻辑顺序、学期学业要求等。
三、学制与修业年限
学制:四年
修业年限:3-6年
四、毕业条件与授予学位
毕业条件:完成并通过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中所开设的课程,获得各课程类别规定的最低学分,总学分最低达到167.5学分。
授予学位:教育学学士。
五、主干学科
体育概论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、体育社会学、健康教育学、体育科研方法和教育学。
六、专业核心课程
核心课程:学校体育学、体育课程与教学论、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、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武术、体操等。
七、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
学年 学期 |
教学(周) |
教育(周) |
小计 (周) |
假期(周) |
合计(周) |
上课 |
考试 |
集中教学实践 |
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|
社会实践与公益劳动 |
毕业教育 |
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 |
试讲与微格教学 |
教师技能训练 |
教育 实习 |
毕业论文 |
一 |
1 |
14 |
1.5 |
|
|
(1) |
|
|
3 |
0.5 |
|
20 |
12 |
52 |
2 |
18 |
1.5 |
(1) |
|
(1) |
|
|
|
0.5 |
|
20 |
二 |
3 |
18 |
1.5 |
(1) |
|
(1) |
|
|
|
0.5 |
|
20 |
12 |
52 |
4 |
18 |
1.5 |
(1) |
|
(1) |
|
|
|
0.5 |
|
20 |
三 |
5 |
18 |
1.5 |
(1) |
4 |
(1) |
|
|
|
0.5 |
|
20 |
12 |
52 |
6 |
2 |
|
|
|
|
18 |
|
|
|
|
20 |
四 |
7 |
18 |
1.5 |
|
|
|
|
|
|
0.5 |
|
20 |
12 |
52 |
8 |
7 |
1 |
|
|
|
|
10 |
|
|
2 |
20 |
合计 |
113 |
10 |
|
4 |
|
18 |
10 |
3 |
3 |
2 |
160 |
48 |
208 |
注:①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在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进行,总时间不少于2周;②教师技能训练在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进行,总时间不少于4周;③试讲与微格教学穿插在上课教学周中进行,总时间不少于4周;④社会实践与公益劳动可穿插在上课教学周中进行,也可安排在寒暑假进行,0.5教学周可用于安排其他教学活动。
八、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
课程类别 |
学时 |
比例(%) |
学分 |
比例(%) |
备注 |
通识 教育 |
必修课程 |
639+2周 |
23.73 |
37 |
22.09 |
1.教师教育课程学分:总学分为15;必修学分为4,占总学分2.39%。 2.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:18分,占总学分比例为10.75%。 3.学科专业课程学分:84分,占总学分比例为49.56%。 4.实践教学环节学分:25分,占总学分比例为14.92%。 5.选修学分:40.5分,占总学分比例为24.18%。 |
选修课程 |
144 |
5.35 |
8 |
4.78 |
专业教育 |
必修课程 |
1012+33周 |
37.58 |
65 |
38.80 |
选修课程 |
482 |
17.89 |
19 |
11.34 |
教师教育 |
必修课程 |
54 |
2.01 |
4 |
2.39 |
选修课程 |
72+2周 |
2.67 |
11 |
6.57 |
个性发展 |
必修课程 |
238 |
8.84 |
21 |
12.53 |
选修课程 |
52 |
1.93 |
2.5 |
1.5 |
合计 |
2693+35周 |
100 |
167.5 |
100 |
九、全程实践教学体系
1.课内实践
学校体育学和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,紧密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学校体育的需求,从不同角度增设说课、讲课的内容,同时把教育见习、观摩、调研等列入计划。术科方面,第1-4学期进行实践类课程内实习:让学生在课堂内由老师观察指导,实习生独自带领其他同学完成准备活动练习,掌握准备活动教法。
2.集中实践
(1)专项技能训练
专项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二、三学年四个学期,采取平时分散训练和期末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,加强专项技能环节的教学,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、技能和专项身体素质。
内容包括:田径、体操、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健美操、武术项目。
(2)体育教师基本功强化训练
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1学期进行。对学生进行基本体操、中学生广播操、健美操等项目的辅导和训练。
②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教材内容测试:篮球、体操、田径等术科项目。
③中小学体育教法演示课。
④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讲座。
(3)裁判实习
安排在第二学年3、4学期各1周。
(4)教育实习
安排在第四学年第1学期进行,集中12周,采用以实习基地为主的集中实习方式进行,主要是深入中学进行教师实践学习,体验教师工作,把所学知识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加以运用,培养实际工作能力,同时对社会和就业有更深刻的了解。实习基地以宝鸡文理学院有关规定执行。
(5)毕业设计(论文)
安排在第四学年第8学期进行。
(6)裁判实践
第1-7学期:裁判工作实践。一是利用术科教学组织课内教学比赛,让学生轮流进行裁判实习;二是利用校内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,篮、排、足球赛等各单项比赛,组织并指导学生制定竞赛规则、编排秩序册及临场执法;三是学校联系本地、市体育局等,派遣学生担任各类比赛中担任裁判;四是各运动项目裁判员考级实习辅导。
(7)教育见习
①第1-6学期:《学校体育学》、《中学体育教学与教法》等教学类课程课内教学实践。
②1-4学期组织学生在大学体育课进行见习活动。
(8)基本功大赛的强化实践
第5-6学期:体育各运动项目基本功大赛和文化基础知识大赛(英语、计算机、三笔字等),举行体育多媒体课件、体育英语、体育说课比赛等;在第6学期面对全校大学体育学生进行两周校内实习;组织体育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,包括:教师着装、精神面貌、教态、队列、口令、口哨、基本徒手操、广播体操、课堂常规等;每年在系内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娱比赛(包括辩论赛、演讲赛、新年晚会、卡拉OK比赛等);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体表演,鼓励学生创建各种俱乐部(如健美操、跆拳道等),并将其列入评奖、评优及入党参考条件。
3.课外实践
(1)第5-6学期:外出观摩优质课。要求学生到中小学观摩优秀教师教学,让学生熟悉中、小学教材、教学大纲,熟悉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。
(2)参加各种训练的辅助工作。
(3)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的裁判工作。
(4)参加校内外俱乐部的工作。
(5)通过培训获得各项裁判员、社会体育指导员,资格证书及等级证书。
十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(各学院根据每学期上课周数*周学时核定课程学时)
(一)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课程英文名称 |
学分 |
授课时数 |
开设学期 |
周学时 |
考核方式 |
承担单位 |
|
总学时 |
理论学时 |
实践学时 |
S190101 |
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|
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s |
3.5 |
51 |
42 |
9 |
1 |
3 |
考查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S190102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|
2.5 |
45 |
36 |
9 |
2 |
2 |
考试 |
S190103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
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|
3.5 |
64 |
54 |
9 |
4 |
3 |
考试 |
S190104-1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|
Outlin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Ⅰ |
2.5 |
45 |
36 |
9 |
3 |
2 |
考试 |
S190104-2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|
Outlin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Ⅱ |
3 |
54 |
54 |
|
4 |
3 |
考试 |
S190105-1 |
形势与政策Ⅰ |
Current Affairs and Policies |
0.5 |
8 |
8 |
|
1 |
讲座 |
考查 |
S190105-2 |
形势与政策Ⅱ |
Current Affairs and Policies |
0.5 |
10 |
10 |
|
2 |
讲座 |
考查 |
S190106 |
大学英语Ⅰ |
College EnglishⅠ |
4 |
56 |
42 |
14 |
1 |
4 |
考试 |
外国语学院 |
S190107 |
大学英语Ⅱ |
College EnglishⅡ |
3 |
54 |
36 |
18 |
2 |
3 |
考试 |
S190108 |
大学英语Ⅲ |
College EnglishⅢ |
3 |
54 |
36 |
18 |
3 |
3 |
考试 |
S190109 |
大学英语Ⅳ |
College EnglishⅣ |
3 |
54 |
36 |
18 |
4 |
3 |
考试 |
190114 |
体质测试 |
Test of Physical Fitness |
0.5 |
|
|
|
1-8 |
|
考查 |
体育 学院 |
190115 |
军事理论 |
Military Theory |
1 |
16 |
16 |
|
1 |
2 |
考试 |
武 装 部 |
190116 |
军事训练 |
Military Training |
1 |
2周 |
|
2周 |
1 |
|
考查 |
190117 |
大学计算机基础 |
Computer Basics |
2.5 |
56 |
28 |
28 |
1 |
4 |
考试 |
计 算 机 学 院 |
190118 |
Access数据库应用 |
Introduction to Access Database |
3 |
72 |
36 |
36 |
2 |
4 |
考试 |
190119 |
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|
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|
3 |
72 |
36 |
36 |
2 |
4 |
考试 |
|
合计 |
37 |
639+ 2周 |
470 |
|
|
|
|
|
备注:1.Access数据库应用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,各学院根据自己的需要两者选其一。
2.第一学期上14周课,其余学期上18周课。
(二)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
类 别 |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学时 |
考核方式 |
开设学期及周课时 |
承担单位 |
人文社会类 Humanities and Society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1.修读学分6-10,其中所有专业选修艺术素养类不得低于2学分,选修创新创业类不得低于1学分。 2.各学院应规定专业学生在某一模块的最少应修学分。 |
教务处、二级学院 |
自然科学类 Natural Sciences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艺术素养类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体育健康类 Sports Health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创新创业类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学校特色类 Universi Characteristics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综合实践类 Comprehensive Practice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|
1 |
18 |
考查 |
(三)专业教育课程
1. 专业基础课程
课程类别 |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课程英文名称 |
学分 |
授课时数 |
开设学期 |
周学时 |
考核方式 |
总学时 |
理论 学时 |
实践 学时 |
专 业 教 育 |
必修课 |
专业基础课程 |
1997010101 |
运动解剖学 |
Sports Anatomy |
3 |
60 |
60 |
|
1 |
4 |
考试 |
1997010102 |
运动解剖学实验 |
Sports Anatomy experiment |
0.5 |
16 |
|
16 |
1 |
2 |
考试 |
1997010103 |
运动生理学 |
Sports Physiology |
3 |
60 |
60 |
|
2 |
4 |
考试 |
1997010104 |
运动生理学实验 |
Exercise Physiology experiment |
0.5 |
16 |
|
16 |
2 |
2 |
考试 |
1997010105 |
体育社会学 |
Sports Sociology |
1.5 |
24 |
24 |
|
4 |
2 |
考试 |
1997010106 |
健康教育学 |
Health Education |
2 |
36 |
36 |
|
3 |
4 |
考试 |
1997010107 |
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|
Methodology in Sports Research |
2 |
36 |
36 |
|
7 |
4 |
考试 |
1997010108 |
体育概论 |
An Introduction to Sports |
2 |
36 |
36 |
|
1 |
4 |
考试 |
1997010109 |
体育心理学 |
Sports psychology |
2 |
54 |
48 |
6 |
3 |
4 |
考试 |
|
|
|
合计 |
16 |
326 |
288 |
38 |
|
|
|
2. 专业核心课程
专 业 教 育 |
必修课 |
专 业 核心 课 程 |
1997010110 |
学校体育学 |
School Sports |
3 |
56 |
56 |
|
4 |
4 |
考试 |
S040105 |
体育学科教学论 |
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ies |
2 |
36 |
36 |
|
5 |
2 |
考试 |
1997010111 |
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|
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|
2 |
36 |
36 |
|
5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2 |
体操Ⅰ |
Gymnastics Ⅰ |
2 |
48 |
|
48 |
1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3 |
体操Ⅱ |
Gymnastics Ⅱ |
2 |
48 |
|
48 |
2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4 |
田径Ⅰ |
Track and Fields Ⅰ |
2 |
42 |
|
42 |
1 |
6 |
考试 |
1997010115 |
田径Ⅱ |
Track and Fields Ⅱ |
2 |
58 |
|
58 |
2 |
6 |
考试 |
1997010116 |
篮球 |
Basketball |
2 |
48 |
|
48 |
1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7 |
武术 |
Wushu |
3 |
60 |
|
60 |
3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8 |
足球(艺术体操) |
Football(Artistic gymnastics ) |
2 |
48 |
|
48 |
2 |
4 |
考试 |
1997010119 |
排球 |
Volleyball |
2 |
54 |
|
54 |
4 |
4 |
考试 |
1997010120 |
乒乓球 |
Table Tennis |
2 |
36 |
|
36 |
3 |
4 |
考试 |
1997010121 |
游泳 |
Swimming |
2 |
36 |
|
36 |
3 |
4 |
考试 |
1997010122 |
羽毛球 |
Badminton Course |
2 |
36 |
|
36 |
2 |
4 |
考试 |
1997010123 |
健美操 |
Aerobics |
2 |
44 |
|
44 |
3 |
4 |
考试 |
合计 |
32 |
686 |
92 |
558 |
|
|
|
3. 专业实践(实验)课程
课程类别 |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课程英文名称 |
学分 |
授课时数 |
开设学期 |
周学时 |
考核方式 |
总学时 |
理论学时 |
实践学时 |
专 业 教 育 专 业 教 育 专 业 教 育 |
必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|
专业课内实践 |
1997010201 |
课内准备活动实践 |
Practice of Preparing Activities in Class |
1 |
|